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首 页
关于我们
企业简介
企业文化
组织机构
产品中心
灭蚊产品
灭蝇产品
除臭剂产品
灭蜚蠊产品
杀跳蚤产品
杀臭虫产品
杀蚁产品
杀螨虫产品
防治白蚁产品
灭红火蚁产品
畜牧杀虫剂
灭鼠产品
驱蚊产品
新闻中心
资质荣誉
防治知识
蟑螂
老鼠
蚊子
苍蝇
蚂蚁
白蚁
跳蚤
臭虫
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
诚征代理
天猫商城
1
2
3
首页
>
防治知识
>
蟑螂
>
蟑螂
蟑螂
老鼠
蚊子
苍蝇
蚂蚁
白蚁
跳蚤
臭虫
危害
活动昼夜规律
扩散
食性
生活习性
介绍
蟑螂昼伏夜出,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据观察,德国小蠊从19点开始活动,21—22点为活动高峰,在次晨2点出现小高峰,5点消失。黑胸大蠊自19点开始活动,20点即现高峰,到23点和次晨2点又会出现2个小峰,晨4点活动终止。 据观察,在12小时昼夜交替环境中美洲大蠊的活动情况,可以分为6个时期。 第1期:在黑暗开始前,活动水平开始上升。 第2期:黑暗开始后,活动明显增加。
蟑螂的扩散有两种方式,即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 1.主动扩散 蟑螂的主动扩散是通过它们的爬行或滑翔而散布到不同场所。它们的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食物以及隐蔽场所等。例如在室温低的情况下,蟑螂多移居到靠近炉灶周围的缝隙,或聚集到暖气沟中等温暖的环境。在酷暑高温季节,在南方地区,它们可作远距离的滑翔,躲在较阴凉的场所栖息,以避免过高的温度。 蟑螂常为了获取水分和适宜湿度而有趋湿性的活动,所以到了夜晚,它们往往爬到水槽里,群集在茶水桶周围,或停息在水管上。 室内蟑螂可以通过墙洞以及门、窗缝隙扩散到周围邻居,虽然扩散的范围不大。在温暖地区,它们可迁居室外,已如上述。 蟑螂很少发生大量迁移,只在环境条件发生突然变化,如洪水泛滥时,可见成群的美洲大蠊从下水道迁移,分别寻找适宜的新处所。 2.被动扩散 蟑螂的广泛分布,有的种类遍布全球,这是它们被动扩散的结果。在当今交通日益发达,运输更加频繁的时代,这种扩散方式尤其突出。 火车受蟑螂的侵害极其严重。卧铺车厢的侵害率可高达40%,餐车更高。旅客随身携带的包裹、行李和其他物件以及托运的货物可能把蟑螂带上火车。反之,火车上的蟑螂也可能被旅客和货物带到各地。飞机通常携带蟑螂较少,但也有发现。飞机上的蟑螂,和远洋轮船一样,可造成国际间的扩散。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尤其喜食香、甜、油的面制食品。蟑螂有嗜食油脂的习性,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较有引诱力,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较强。 除了喜爱各类食品外,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在住房、仓库、贮藏室等处,它们可啃食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肥皂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动物。 但是不同种类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德国小蠊爱吃发酵的食品和饮料,美洲大蠊喜食腐败的有机物,而澳洲大蠊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等等。 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蟑螂能耐饥而不耐渴。如表2-3所示,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反之,如果有水无食,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能存活43天。 当处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无食又无水时,蟑螂间会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大吃小,强吃弱,特别是刚刚蜕皮的虫子,不能动弹,表皮又嫩,就成了竞相争食的猎物。
【成长的几个阶段】 蟑螂是渐变态的昆虫,整个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或成虫3个时期。 1:蟑螂是如何交配和产卵 雌雄成虫在羽化后的一周左右就能进行交配。雄虫一生能交配多次,但雌虫仅交配1次或2次,1次交配就可使它终生产出受精卵。 雌虫产卵在特殊的胶质囊内,形成卵鞘(卵荚)。卵鞘由雌虫分泌物生成,光滑,质较坚硬,具有防水功能,可保护其内胚胎的发育。卵鞘的形状、雌虫一生所产卵鞘数量以及其中所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就是同一种蟑螂也可因环境条件和营养状况而有所差别。 未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生卵鞘,但一般不能孵出若虫。而美洲大蠊和蔗蠊等个别种类有孤雌生殖现象,即雌虫未经交配可产生能育的卵。 蟑螂 蟑螂产置卵鞘的行为因种类而不同,室内的蟑螂主要有3种方式。 A:雌虫在产出卵鞘后1-2天,选择比较隐蔽的场所,先在物体表面咬成凹陷,将卵鞘产在其中,再用粘性唾液拌和咬碎的木屑或纸片等碎末把卵鞘盖住。它们有时就用唾液直接把卵鞘粘在栖息场所,如橱、木(纸)箱及桌子的角落或杂物堆中。这类卵鞘含有足量的营养物质,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的产置卵鞘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B:雌虫产出卵鞘后,一直拖带在腹端,并不产下,直到若虫将从卵鞘出时,才从母体脱落。卵中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从母体获得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加上卵鞘由母虫携带,因而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如果卵鞘早期脱落,其中的卵就不能孵化。德国小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C:雌虫先产出壁薄而柔软的卵鞘,产卵在其中。产卵完成后,卵鞘又收缩进体内的“育室”中,一直保持到若虫孵出。这是蟑螂卵胎生的一种形成。蔗蠊的产卵方式属于这一类型。 蟑螂的繁殖是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相结合。一只成熟的雌蟑螂每隔 7 — 10 天即可产出一只含有 14 — 40 粒卵的卵鞘,其卵鞘为胶质体, 20 ℃ -37 ℃之间孵化。温度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在 30 ℃恒温时,只需 20-30 天,而长的可超过三个月,一只雌蟑螂一年可繁殖近万只后代,较多可达十万只,在极端条件下没有雄蟑螂时,雌蟑螂也能产卵。也就是说,很多雌蟑螂交配一次以后,就会雌雄同体,不需交配,便可连续产卵。 2:蟑螂的卵期 卵呈窄长形,乳白色,半透明,在卵鞘中排成整齐的两列。胚胎头向孔缝。孵化时,若虫向上顶,使闭合的卵鞘缝裂开而逸出。 卵鞘中含卵数因种类而不同,即同一种蟑螂卵鞘中的卵数也可因环境条件以及产卵次数而在所差异,少则几粒,多则达50多粒。 卵鞘在温度25℃,相对温度60~80%条件下,卵期约28~90天。 3:蟑螂的若虫期 刚从卵鞘孵出的若虫都聚集在卵鞘周围,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并散开活动,若虫形状类似成虫,只是虫体小,无翅,性器官未成熟。若虫发育缓慢。必须经历多次蜕皮,逐渐长大,触角和尾须节数也随龄期而增长。若虫较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羽化为成虫。刚蜕皮的若虫和刚羽化的成虫也呈白色,以后颜色逐渐变深,因而在一个种群中,可见一种蟑螂也可因环境条件而变化。若虫期较长,一般历时约30~450天。若虫在丧失附肢或损伤触角之后,可经蜕皮在下一龄重又再生。这类损伤再生也会增加蜕皮的次数。 4:蟑螂的成虫期 雌雄两性成虫可凭他们的外部形态很容易区分: A:雄蟑螂的尾端具有两对附器,1对为分节状尾须,还长有1对细小的针突(腹刺);雌蟑螂尾端只有1对附器,即尾须,无针突。 B:雄蟑螂的体形一般都比较瘦小、细长、而雌虫螂则肥厚,宽大。 C:在少数种类中,雄蟑螂的翅发达,伸及尾端,但雌蟑螂的翅仅覆盖到腹部的前半部,或无翅。 蟑螂生活史的特点之一是周期长。以周期较短的德国小蠊而论,一般完成一个世代也需2个多月,较长的美洲大蠊等历时1年有余。生活史的长短不仅因种类而异,而且因不同温度、营养等条件而不同。 成虫寿命也较长,德国小蠊较短约为100天左右,寿命较长的美洲大蠊可存活1年之久。寿命长短也同样因种类以及环境条件而不同。 蟑螂的生活史周期长,它们的寿命也长。因此,一只受精的雌蟑螂一生所生产的卵鞘量也多,美洲大蠊较多可产50多个,所以蟑螂的繁殖力很强。 五种蟑螂一个世代所需时间(天) 种类 卵期 若虫期 产卵前期 共需 澳洲大蠊 47.26 311.79 19.58 378.63 褐斑大蠊 45.04 246.18 14.92 306.14 黑胸大蠊 46.08 312.35 15.00 373.43 日本大蠊 33.50 184.00 9.80 227.30 德国小蠊 17.90 40-84 7-8 64.9-109.9 【习性】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 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不难发现,不管在饭店、家庭,还是在火车、轮船上,厨房总是侵害较严重的场所。就是在厨房,它们一般也喜欢栖居在靠近炉灶、水池的地方。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体扁,适于钻缝藏洞,可以躲进很窄小的缝洞中。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虫和若虫可躲进仅1.6毫米的缝隙,怀卵的雌虫也可在4.5毫米宽的缝隙中栖居。它们在缝隙中栖息时,足紧贴着身体,尾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常伸向外面,不时挥动,保持警戒状态。 不同种类的栖息场所有所差异。德国小蠊多见于各类缝隙中,如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中。美洲大蠊亦喜栖息于大的洞孔,偏爱湿热的环境,例如酿造厂发酵车间、豆制品加工场等,也常在阴井、下水道、地下室等处群居。黑胸大蠊多见于碗菜柜、桌子和水池底下角落等处。 在冬天,它们多集居于厨房,紧挨炉灶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到了盛夏高温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分散迁移到别处,因而厨房的蟑螂密度反降低,但分布扩大。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现在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由此[1]可见,在蟑螂防治中,搞好卫生、清除蟑迹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约有6000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学名:Blattodea)的昆虫,其中只有大约有数十种会入侵人类家居,还有数种被人类饲养为宠物及作为宠物的粮食外,绝大部份品种只能在野外山涧树林或昆虫博物馆中见到。家居较常见的蟑螂,大的有身长约5.0厘米(1.2英寸)美洲蟑螂、澳洲蟑螂及短翅的斑蠊;小的有体长约1.5厘米(0.59英寸)的德国蟑螂、日本姬蠊及亚洲蟑螂,热带地区的蟑螂一般比较巨大。家居蟑螂普遍夜行及畏光,野外蟑螂因品种而异,趋光性有正亦有负。
版权所有 安徽康宇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皖ICP备19018818号-1
皖公网安备 34118102000391号